强悍游戏网

强悍游戏网

风云2之七武器(风云2之七武器单机下载)

来源:互联网

今日《风云》兵器谱3,谈谈作品中的机甲风武器——天罪、天劫、天道战匣。

《风云》开篇是非常传统的武侠风格,略带一点点仙侠。人物除了用冷兵器和拳脚内劲之外,至多调用一点点自然之力,类似风神腿的风,麒麟臂的火。

这让《风云》第一部在今天看来有种非常醇厚的味道,配合着第一部因为故事刚开篇,不必为了吸引读者而机械降神,搞一大堆“东瀛高手”出来,整体来说第一部的美学风格很浑然一体。

到了第二部“七武器”,也许是作者有意想搞点创新,我们看到在人物上主角步惊云聂风被暂时雪藏,搞出了怀空怀灭兄弟挑大梁,配以龙儿的一些情节。而兵器上,“七武器”篇则想走一些“机甲风”,搞一搞古典和现代的浪漫结合,于是有了天罪这种看起来很科幻的武器。

天罪的外形似乎更像刀,整体仿佛是一条钢铁鱼,它似乎有自己的意志,在遇到敌人时可以自动出击。当它的自身零件飞速重组、放大之后,它也就从一条正常武器大小的钢铁鱼变成了巨兽,仿佛浑身是刺的金属龙。

这个设定不可说不帅,但是我总感觉它和《风云》的整体氛围有点不搭。

作者自己似乎也并没有很认同这一类“机甲风”的武器。作为天罪“plus”的机械战甲天劫,面世就是个未完成版,穿上了就脱不下来。虐起菜来无人能敌,但真遇到高手,都不用帝释天这个级别的,即便是恢复记忆后的步惊云、聂风,天劫恐怕都不会好用。

天罪也是一样,总体而言是虐菜神器,能增强使用者的功力,但是和火麟剑有些类似,属于固定数值提升,一旦基数大了就用处有限了。

天罪最高光的时刻,大致是怀空炼铁手大成,单挑帝释天,将整个天罪融解,镶嵌在自己的胳膊上,重创了帝释天。

机甲风的武器塑造在《风云》中没能成为主流,后来第三部的败亡之剑、大邪王、天命刀等等,虽然一个比一个造型浮夸,但整体还是属于武侠和仙侠范畴的武器。只有那个“天道战匣”,能随便组装出现十种武器,算是机甲风在《风云》第三部的历史回响。但是由于第三部整体崩坏的比较严重,“天道战匣”的使用者小武又是导致崩坏的破局者之一,导致这个武器虽然本身的想法挺出彩,但是总体在故事当中没能发挥像绝世好剑、雪饮、英雄、火麟那样的作用——或是明确推动情节发展,或是奠定作品的美学风格。

其实仔细想想,《风云》中的机甲风武器的设定,是有内在矛盾的。天劫是一种“平民化”的思路,即有了高科技武器,人人都能变成高手,但是天罪和天道战匣呢,又极为强调使用门槛,一般人用就会被反噬,而真正的高手呢,用了似乎又没什么大用。这就导致机甲风武器的出现,在《风云》连载中可能有些短期的提振读者兴趣的作用,但是长期来看,并不算是特别好的设计。香港还有一部漫画叫《神兵玄奇》,里面的兵器造型也是极尽浮夸之能事,不知道《风云》加入这一类武器,有没有和竞品一较高下的想法。

感谢阅读,如果觉得我说的有点道理,点赞关注皆可,感谢支持!

#头条创作挑战赛##风云##漫画#

#风云2中十大高手#

第十名:怀灭

擅长破空元手,混元七级,武功造诣很高,有勇有谋,善使铁链。

第九名:怀空

同样来自于铁心岛,是怀灭的孪生兄弟,擅长炼铁手,可以熔金断玉,威力巨大。兵器为天罪,有两种形态,最高形态可以幻化为龙,杀伤力惊人。

第八名:皇影

东瀛第一刀客,武器为惊寂,招式为七式刀意。皇影为人正直,是风云中武德位于前列的高手,一生视聂风为最佳对手。

第七名:破军

风云2中的破军实力更上一层楼,武器为贪狼,面对皇影这样的高手能稳压一头,即使面对聂风百招之内不落下风。

第六名:聂风

聂风的风神腿,傲寒六诀在风云2中都得到极大的加强,凌云窟中学会十强武者的玄武真功,实力大增,面对断浪都能稳占上风,如果断浪不是不死之身,聂风能很轻易除掉他。

第五名:无名

无名的实力在风云2中重会巅峰,曾经的武林神话焕发出往日的风采。

第四名:步惊云

吃下一颗龙元的步惊云也已经可以长生不死,功力也增加了许多,作为屠龙队伍中的佼佼者,步惊云的实力让人不寒而栗。

第三名:笑三笑

身体中流淌着神龟血,四千年的岁月早已让他成为绝顶高手,也是帝释天十分忌惮的隐秘高手。

第二名:帝释天

身负圣心诀和五雷化极手两大神功,身体中流淌着不死不灭的凤血,是风云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另类存在,超乎了绝顶高手的存在。

第一名:双龙元断浪

吃下两颗龙元的断浪,实力已经超越了帝释天,不仅成就了不死之身,实力更是大增,远在一颗龙元步惊云之上。

《风云》七武屠龙,只认识一把“绝世好剑”

其他是什么武器?!

【射程7公里的狙击枪】子弹飞3公里后,仍能穿透3面砖墙。这款反器材狙击步枪光枪管就2米长,口径达到23毫米,是用ZU-23-2式高射炮改的狙击枪,发射的子弹比易拉罐还高,是23mmx152B高射炮炮弹,砖墙在它面前就是木板,就算BMP-2装甲车正面装甲也能直接射穿。

 

超过20毫米口径称为炮,20毫米口径以下的才是枪,所以叫它狙击炮更合适。ZU-23-2双管高射炮,是前苏联的一款武器,口径23毫米,最大射程7000米,最大射高5100米。整体结构简单没什么复杂的设计,维修起来很方便,在20秒之内就能换一根枪管。

 

发射的是23x152毫米苏联口径机炮炮弹,重190克,初速每秒980米,高达8.8万焦耳的动能,是用来打战斗机的,如此强大的动能打装甲车和砖墙没有任何压力。

 

ZU-23-2型高射炮重1吨左右,由2挺2A14高射机枪组成,把其中的一把拆下来,改进一下就成了狙击枪。需要做的是拆掉导气管,换成反冲型枪口制退器,然后焊上三脚架,因为没有枪托,还要焊上一段钢管当做枪托。扳机就用一段钢筋直接焊上去的,急了眼用粗点的铁丝也成。

 

因为这枪打得太远了,必须要安装上光学瞄准镜,这样才能看见目标。23×152mm高射炮弹比普通子弹要大太多,所以取消了供弹部分,打一发然后上一发。它继承ZU-23-2高射炮可怕的穿甲能力,多次测试得出的结果就是,3公里后,穿甲弹的威力依然能打穿3堵砖墙。

 

通过视频中就能发现,子弹在击中一面墙后,依然可以在另一侧墙上开个大洞,这样就可以对付藏在墙体后面的狙击手了。但是这款枪的缺点也很多,首先就是笨重,在真实的战场上移动起来很费劲,最少需要3个人合作。这样一旦被对方发现,就会成为首先摧毁的目标。

 

并且精准度很低,因为高射炮在射击的时候是要形成一层弹幕,来击中飞机的,如果用来精准射击,还是差点火候的,不过充当固定的火力点还是可以的。因为整体很重,脚架和制退器的作用,让整体的后坐力并不大。

 

2米长的炮管加上枪托,在城市反狙击手作战中目标太大,毕竟人家以前是高射炮,对阵地空间要求也更大。弹药远距离散布相当大,不能像狙击枪那样精确射击,对装甲车等目标很有效果,但是对坦克就不行了。这样的武器大国是看不上眼的,但是在一些武装组织眼里就是大杀器。#战争风云##谣零零计划##军事#

《风云》兵器排名楼下粉猪君的视频

《风云》九大兵器:雪饮狂刀止步第四,绝世好剑也仅排第三

楼下粉猪君

有钱买游艇,没钱搞研发。就象大清有钱造园子,无钱买军舰[捂脸][捂脸][大笑][大笑][偷笑][偷笑]

武器装备风云

韩国制裁导致俄苏-57暂时停产!俄乌冲突前,俄罗斯苏-57战机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中的TR组件来自于韩国的进口。战争爆发后,韩国执行对俄制裁导致TR组件全部停供!实际上,韩国生产的TR组件并不先进,韩国提供的TR组件是早期第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的组件,而现在新型TR组件已经发展到第三代,尽管如此,俄罗斯仍无力生产第一代TR组件,导致产量本不高的苏-57现在完全停产!#苏-57#

#战争风云#1938年8月,桂军189师奉命防守湖北黄冈市黄梅县城。面对日军的飞机、大炮,师长凌压西竟然给每个士兵装备了一件特殊武器“小板凳”,并凭借这个“骚操作”取得了辉煌大捷!

敌我力量悬殊,凌压西到底是用怎样一个巧妙的方法取胜的?将军本人又有着怎样的传奇呢?

1891年,凌压西出生于广西容县石塘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。8岁那年,父母省吃俭用拿出全部积蓄供他读了6年私塾。

后来,因为兵荒马乱,他辍学打工。期间断断续续上了2年高小(小学),1年中学。

1917年,已经26岁的凌压西投笔从戎,报考了田南警备模范营当了一名学生兵。凌压西属于大器晚成的人,在他所在的军队中,有不少比他年纪还小的人已经成为营长、团长了。

凌压西因为参军晚,从桂系部队的一个小小的司务长做起。凭借他的勇敢、机智和过硬的指挥才能,逐渐升迁为排长、参谋,后来靠不断取得的战功,升到了营长和团长。

1937年芦沟桥事变发生后,凌压西已经是526旅旅长了。他奉命北上抗日,参加了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,也是战斗最惨烈的淞沪会战。

这场血战持续了3个月之久,日军先后投入了20万兵力,战损4万余人;中国投入80万部队,死伤30余万。就战役本身而言,中方可谓惨败。(从长远意义看,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我国的狂言)

凌压西第一次经历这样的血战,526旅虽然因伤亡惨重不得不撤退休整,但也让凌压西知晓了日军的战力强悍和士兵自身的短板。(身高太矮)

1937年12月,桂军48军从上海退守浙江孝丰休整。日军一个旅团快速南下,随即发起了猛攻,凌压西奉命率领527团掩护主力转移。

经历了两天一夜的激战,从城外防御阵地,打到了城内巷子,虽然527团承受了重大损失,可也拖延了日军的进攻速度,使得48军主力有序地退至天目山附近。

天目山悬崖峭壁,仅有一条小道可通行。日军急于越过天目山,尽快夺取桐庐、金华等要地。凌压西决定利用地形优势,狠狠地给日军一个教训。

12月21日,著名的天目山阻击战打响。时值寒冬,刚刚下过大雪,桂军军衣单薄,有许多士兵冻死在阵地上。为了鼓舞士气,凌压西亲自上前线指挥,打退了日军5次进攻!

第2天拂晓,日军调集重炮对桂军阵地进行火力覆盖,桂军战损达到60%,坚守一个白天后,不得不在夜间撤离。

1938年6月,已经升任189师师长凌压西率军开赴武昌,参加武汉会战。8月,189师驻防湖北黄梅县城。

面对日军飞机的轰炸,坦克的强攻,杂牌军189师连门重炮都没有,要守住黄梅县的防线,看似天方夜谭。面对巨大压力,凌压西临危不乱,命令部下做好两个准备:

1、把战壕挖得又宽又深。

2、给每个士兵装备一个小板凳。

作为防守一方,战前挖战壕的作用,大家都懂。无非是阻挡坦克、装甲车的前进,己方躲在战壕中射击,可以减少伤亡。

可人手一个小板凳,大家就想不明白了,难道是师长体谅士兵辛苦,给大家吃饭、休息使用的?这也太讲究了吧。

桂军士兵简直受宠若惊,可惜他们根本没有猜出师长的用意。原来,凌压西在淞沪会战、武汉会战中出了一个经验:中日两军战斗力根本不是一个层级的,即使兵力3倍与敌军,也很难在野战中取胜。

因此,想要阻挡日军的攻势,只能在防御工事上“做文章”。面对日军的坦克,国军缺乏有效的制衡武器,那么深挖、拓宽战壕就是当时最好的办法。

可是战壕挖深了,士兵们却因为身高问题,没办法爬上战壕打仗了。于是,小板凳就派上了用场。

日军炮火轰击时,士兵们躲在战壕里不露头;日军步兵进攻时,战士们可以借助小板凳爬上战壕给予敌人迎头痛击。

就在桂军准备就绪时,日军主力也发起了总攻。飞机、大炮轮番轰击,可桂军躲在战壕中,只有少数可怜的士兵被几枚正好落入战壕的炮弹炸死炸伤!

当日军步兵发起“猪突”攻击时,桂军的枪林弹雨让日军伏尸遍野。

经过半日苦战,189师主动撤离了防线,撤退时带走了所有的小板凳。日军士兵个子矮小(据统计,二战末期,小鬼子平均身高不到1.5米),当他们冲入战壕时彻底傻眼了,想爬爬不上来,面对桂军的反击(往战壕里投掷手榴弹),只能憋屈地战死。

此战,消灭日军千余人,可谓大获全胜。“小板凳”立大功,广西”狼兵“名震天下!凌压西也因功,升任84军副军长。

接下来的随枣会战中,凌压西率部再立新功,一战歼灭日本骑兵第2、4旅团千余人。

1941年3月,在湖北千年古镇滕家堡驻军时,凌压西将军曾留下豪言壮语:倭奴以中国为睡狮可欺,岂知狮已醒,一吼而倭氛散,一搏而倭奴灭!

作为一个抗日英雄,凌压西在抗战胜利后,婉拒了新的任命,回到柳州、南宁等地闲居。平常浇花、种菜,一住就是数年。广西解放后,凌压西出任广西参事。

1969年12月9日,凌压西将军在南宁病逝,享年79岁。在此,向所有抗日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!

核心技术,没人会卖//@CDZQ1206:好像是可以的,记得韩买过莱茵的技术。//@风云再也起不来8322:几乎所有常规武器? 它连炮管都生产不了//@二十四生肖:韩国能造几乎所有的常规武器,而且账面性能不俗,但是你要说他能够自我迭代,那就有些勉强了,韩国武器所有的技术基本都来自于美国。而韩国所做的事在美国技术的基础上完善,升级,制造!

1961年1月25日深夜,天黑风高,在海南岛东北地区上空,一阵刺耳的螺旋浆推进器轰鸣声,由远而近。转眼间,一个巨大的黑影几乎贴着树梢掠过夜空。同时,一件件空投物品纷纷抛下,这些东西有援助所谓“琼崖忠义救国军”的武器,还有大量反动传单。

这飞来的黑影就是美蒋P-2V型电子侦察机。提起它,中国空军将士无不咬牙切齿,却一时拿它毫无办法,眼睁睁看着它频频疯狂破坏国家的安全。

海军航空兵某部指战员经过战术研究,认为P-2V利用黑夜掩护,是它的主要优势,如果我们能创造条件,使它暴露在明处,它就不堪一击了!这话在理论上当然是成立的,但有办法变黑夜为白昼吗?

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陈士珍,集中群众智慧,经过苦心钻研、反复计算,提出了一个使大家眼睛为之一亮的方案。他提出用轰炸机在敌机上空投放照明弹,犹如晴空霹雳一般,同时用歼击机攻击。

这种多机种协同,立体攻击的方法立即得到上级的支持,并从部队抽调飞机进行了“霹雳攻击”——夜空照明战术的试验,取得了初步经验。

1963年11月,经总参谋部批准,在山东流亭机场正式成立了海军航空兵独立第五大队,专门训练“霹雳攻击”战术。此后,各航空兵部队相继成立了夜战独立大队,刻苦演练“照明”与“攻击”协同作战技术,并于当年12月6日起,担负起暗夜打击P—2V的战斗值班任务。

照明攻击战术看似简单,其实非常复杂。这就要求参战人员个个技术过硬、配合默契,协同一致。如果在行动中出现半点差错的话,其后果不仅仅是前功尽弃,同样也会发生机毁人亡的悲剧。

曾经有一次在海上训练中,我飞行员误把海面上倒映的月亮当天空,飞机一头扎进海里。另一次事故中,由于夜航训练飞行高度低,能见度为零,飞行员产生了错觉,将拉起机头错为推机头,造成飞机冲向地面滑行30多米,撞入一片树林而爆炸。

一个又一个优秀飞行员以身殉职,这笔笔血债一定要向敌人讨回!

“打不下P2V誓不为人!”

广大航空兵指战员布下了天罗地网,严阵以待,随时准备痛歼顽敌。

1964年6月11日16时,美蒋P2V一架,由台湾新竹机场起飞,航向直指我青岛方向。我海航兵各独立大队奉命停止夜航训练,准备迎击入侵之敌。

21时零7分,敌机在距青岛70公里处,突然改变航向,掉头向南飞行。21时54分,敌机低空经山东潍坊以北右转,向莱阳方向窜犯。23时零8分,我海航师参谋长辛英之一声令下,独五大队攻击机陈根发、照明机石振山机组,分别驾驶米格15和轰5型飞机冲向夜空。

23时36分,在地面领航员徐守祖等人的准确引导下,我照明机位于敌机前2100米,高度1900米。攻击机位于敌机右后20度,距离1600米,高于敌机220米,这是个极好的时机!

“攻击开始!”我指挥员命令照明机把12枚90公斤重的照明弹一次全部投下。霎时间,战区半径7公里范围内照耀得如同白昼,敌机正好被照亮在光区的中心。攻击机飞机员陈根发全神贯注,在弹亮后2秒钟就看到了左前方1300米处正在下滑转弯,企图逃跑的敌机。

他熟练地调整速度,缩短间隔,压住敌机航迹,然后从其后上方一推机头,用活动光环套住了敌机。但他并不急着开炮,他要贴近了打,确保万无一失。

很快,陈根发距敌只有700米了,他一按炮键,机关炮吐出长长的火舌,准确击中了敌机左翼,敌机冒出了浓烟。但它没有坠落,它迅速以大角度下滑逃窜。可敌人没想到的是,他的对手动作比他还快。陈根发继续追击,追到450米时第二次开炮,敌机机身前半部又被击中着火。

这时,陈根发心想:你连中几炮,还不给我摔下来!不料,这贼家伙也真“经打”,带着重伤竟然还在拼命逃跑。陈根发此刻只有一个念头:哪怕撞也要把P2V撞下来!

他豁出去了,不顾一切地向敌机靠近。400米、300米、200米……敌机燃烧的火焰映红了陈根发的脸庞,他似乎都能看到敌驾驶员痛苦绝望的脸……在这随时可能相撞的时刻,陈根发不顾自身的安危第三次猛烈开炮,飞溅的碎片都反弹到自己的机身上。敌机终于像断线的风筝,冒着大火,拖着浓烟,轰然坠落到地面。

整个战斗,从我机起飞到空中攻击,前后不过28分钟,其中仅用49秒钟就完成了三次攻击开炮动作。在这短短的时间里,我地面领航员共下达了88个指令,飞行员未说一句话,未听错一个指令,这绝对是空战史上的一个奇迹!

敌机坠毁在山东莱阳以北的西溜庄附近,机上乘员全部毙命。我部队缴获了敌机携带的4枚“响尾蛇”空对空导弹(可见敌特已被我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吓晕,连导弹都不晓得发射)、二部空气采样器(用于窃取我核试验情报)及多种电子侦察、干扰设备。我双机于当夜24时安全着陆。

击落P2V电子侦察机战斗的胜利,在军事上、政治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,有力打击了美蒋的嚣张气焰,国民党空军从此一蹶不振不振,士气低落。该型侦察机再也没敢窜犯大陆,从此销声匿迹了。#战争风云#